烟台女子赶海捡到罕见天鹅蛋 专家揭秘背后原因

烟台女子赶海捡到罕见天鹅蛋 专家揭秘背后缘故

赶海奇遇:女子捡到珍贵”天鹅蛋”

最近烟台海滩可真是热闹非凡!继千人捞海肠、泸沽虾满沙滩后,又一位烟台女子在赶海时捡到了罕见的”天鹅蛋”紫石房蛤。这位来自芝罘区的孙女士告诉记者,10月10日下午风力减弱后,她和家人一起去海边赶海,没想到在潮水潭区域发现了6个”天鹅蛋”,最大的有拳头大致!

什么是”天鹅蛋”?它可不是真的天鹅下的蛋,而是紫石房蛤的俗称。这种贝类因外形圆润、壳面光滑,酷似天鹅蛋而得名。在烟台当地,能捡到这种珍贵的海产实属罕见,难怪孙女士和家人都兴奋不已。烟台的海滩最近怎么了?为何频频出现这些”大天然的馈赠”?

烟台海滩为何频现”海鲜自助”

“大风过后必有货”——这是烟台当地流传的一句俗语。最近烟台市民赶海的收获确实印证了这句话。从10月5日开始,先是大量海肠出现在黄渤海新区海域,形成千人通宵捡海肠的壮观场面;接着6日高新区市民又发现满地泸沽虾;8日又收获肥美的蛏子;现在连罕见的”天鹅蛋”也现身了。

烟台牟平区海产养殖户曲保国表示,遇到大风天气,单个海产或养殖筏、养殖笼都有可能被吹到海滩上。今年大风天气更频繁,风更大,因此海产被大风吹上岸属于正常现象。但专家指出,这不仅仅是”大风刮来的”那么简单。

海洋生态改善带来丰富馈赠

烟台市海洋经济研究院研究员王力勇解释,海肠”泛滥”一定程度上得益于2015年至2016年间的增殖放流。当时研究院在多个海域进行了海肠苗种的公益性增殖放流,总共投放苗种120万左右。这些苗种存活后具备繁殖能力,目前可能已经增长了几十倍。

鲁东大学副教授房燕表示,优越的生长环境让海肠苗种得以持续繁殖,同时改善的环境也更利于其持续增殖,形成了资源与环境的良性循环。烟台市生态环境局职业人员也证实,海洋环境保护得越来越好,海洋生物就更丰富了,这也是海货频频上岸的缘故其中一个。

人与天然和谐共处的典范

这次烟台赶海热不仅让当地市民大饱口福,也引发了全国网友的热议。有人羡慕”烟台人的海鲜自助”,也有人担心养殖户的损失。实际上,这正是人与天然和谐相处的生动体现。

正如王力勇研究员所说:”近期海鲜纷纷上岸,无疑给烟台市民和网友增添了许多乐趣。带给我们深思的是要尊重天然规律,保护好天然环境,这样才能持续收获大天然赠予的惊喜。”下次你去烟台旅游时,不妨也试试赶海,说不定也能像那位幸运的烟台女子一样,捡到属于自己的”天鹅蛋”呢!

版权声明