在道路、水利等基础建设工程中,圆管涵施工方案是确保排水体系稳定运行的核心环节。无论是城市道路还是农田水利,圆管涵的施工质量直接影响工程的安全性和耐久性。那么,怎样科学制定施工方案?施工中又有哪些关键点需要注意?这篇文章小编将为你详细解答。
一、施工前的准备职业
圆管涵施工方案的第一步是做好充分准备。施工前,技术人员必须熟悉设计图纸,明确管涵的位置、管径、长度和坡度等关键参数。同时,编制详细的施工方案并进行技术交底,确保每位施工人员都清楚流程和要点。
材料质量直接影响工程寿命,因此要严格把关。预制圆管涵的混凝土强度需达到C30标准,表面不得有裂缝或蜂窝麻面。顺带提一嘴,砂砾、水泥、沥青麻絮(或橡胶止水带)等辅助材料也要符合规范。施工现场需提前清理,并准备好挖掘机、吊车、压路机等设备,确保施工顺利进行。
二、基坑开挖与基础施工
1. 测量放样与基坑开挖
根据设计坐标,使用全站仪精准放出管涵轴线、基坑边线及高程控制点。基坑开挖以机械为主,人工修整为辅,基底宽度应比管涵基础宽0.5-1.0米,以便施工操作。若遇到松散土层,需做好边坡支护,防止坍塌。
2. 基底处理与基础浇筑
挖至设计标高后,需清理基底浮土并夯实。如遇软土地基,需换填砂砾或铺设30cm以上碎石垫层。基础施工时,先铺设15-30cm砂砾垫层并压实,再浇筑10-20cm厚的C15混凝土基础,确保表面平整且坡度符合设计要求。
三、管节安装与接缝处理
1. 管节吊装与对接
用吊车将管节平稳吊至基础上,按设计轴线对齐,管节间预留1-2cm接缝。安装时需保证内壁平顺,接口错台不超过3mm,并遵循从下游向上游的安装顺序。
2. 接缝密封与闭水试验
接缝处填塞沥青麻絮或橡胶止水带,外侧用1:2水泥砂浆抹带(宽度10-15cm)。完成后需检查密封性,必要时进行闭水试验,确保无渗漏。
四、洞口施工与回填作业
1. 洞口砌筑与防护
按设计要求砌筑浆砌片石或混凝土的一字墙/八字墙,确保与管涵平顺衔接。洞口外设置消力池或防冲刷铺砌,防止水流侵蚀。
2. 分层回填与压实
回填选用透水性好的砂砾或碎石土,管顶50cm下面内容人工对称回填(每层≤15cm),压实度≥95%;50cm以上可机械回填(每层≤30cm),严禁单侧回填或重型机械直接碾压管顶。
五、质量验收与注意事项
施工完成后,需检查管涵轴线偏差(≤50mm)、高程偏差(±20mm),并进行闭水试验(渗漏量需达标)。顺带提一嘴,雨季施工需设置排水沟,软土地基需验算承载力,管节运输时需用柔性绳索保护。
圆管涵施工方案的成功实施离不开规范流程和严格质量控制。只有每一步都精准到位,才能确保管涵的长期稳定运行。如果你有更多疑问,欢迎在评论区交流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