亲爱的读者们,林分蓄积量这个看似简单的概念,其实关乎森林资源的丰富程度和生态平衡。通过实测和目测等技巧,我们可以精准地了解森林资源状况,从而更好地保护森林,实现可持续进步。让我们一起关注森林资源,守护绿色家园!
林分蓄积量,这个看似抽象的词汇,实则蕴含着丰富的生态意义,它指的是在一定面积的森林中,所有活立木的材积总和,这个指标,如同森林的“财富”,是衡量森林资源丰富程度的重要依据。
让我们深入了解一下林分蓄积量的测定技巧,这些技巧多种多样,可以概括为实测法和目测法两大类,实测法,顾名思义,就是通过实际测量来获取数据,它又可以根据测定范围的大致,分为全林实测和局部实测,全林实测,顾名思义,就是对整个森林进行测量,这种技巧一般只在林分面积小或独特需要时采用,而局部实测,则是对森林的一部分进行测量,其中又包括标准地法、样地调查法、角规测树法等多种技巧。
蓄积量,顾名思义,就是指森林中所有活立木的材积之和,我们会按照单位面积(亩)来计算活立木材积总和,这就是蓄积量,木材蓄积量,也称为森林蓄积量、木材蓄积或蓄积量,它指的是一定面积森林中现存各种活立木的材积总量,这个总量通常以立方米为计算单位,据统计,到2030年,中国森林蓄积量将比2005年增加60亿立方米,这一个令人鼓舞的数据。
林分蓄积量,是指一定面积的森林中,现存各种活立木的材积总量,这个指标通常以立方米为单位,是衡量森林资源丰富程度的重要依据,它不仅包括乔木,还可能包括灌木等,其总和反映了该区域的木材储备情况,林分蓄积量是森林资源管理的一个核心数据,它对于森林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具有重要意义。
蓄积量,是林分中所有活立木的材积之和,一般按单位面积(亩)计算活立木材积总和即蓄积量,蓄积量一词只能用于尚未采伐的森林、林木和林地,有继续生长和不断积蓄材积的含义,材积量和蓄积量虽不一个概念,但有相近似之处,都是表示树木体积量的一个量化词。
森林受害面积怎样计算?
森林火灾,这个让人闻之色变的词汇,给森林带来了巨大的破坏,怎样计算森林受害面积呢?
对于幼林有林地,如果单位森林面积上的幼林被烧毁株数在30%以上的,就计为受害森林面积,对于竹林地,如果单位竹林面积上的竹林被烧毁株数在50%以上的,也计为受害森林面积,而对于灌木林地、新造林地、疏林地发生的火情,则只计次数和过火面积,无受害森林面积。
目前大部分林业局在测量森林火灾受害面积时,都是通过航测无人机来进行,四川省林业局就使用华测P700E的无人机进行航测,在固定高度航测完后,按照比例换算出来,这也是最简单、成本最低的技巧,森林火灾的大致常以受害森林面积、成灾森林面积和株数来衡量。
森林火灾受害率的计算技巧是:森林火灾受害率(‰) = 受害森林面积 / 森林总面积 (hm2) × 1000%,为了降低森林火灾受害率,应树立防火觉悟,从想法上建立起一道防火线,做到防患于未“燃”,这是护林防火职业的关键,严格控制火源,强化火源管理是防止森林火灾最有效的办法。
中国每年平均发生森林火灾约1万多次,烧毁森林几十万至上百万公顷,约占全国森林面积的5~8‰,森林火灾损失率怎么算呢?据了解,森林火灾损失评估指标分为一级指标和二级指标,一级指标为概况性指标,二级指标为代表性指标。
中度受害林分:过火林分综合损失指数大于或等于0.4且小于0.6的林分;轻度受害林分:过火林分综合损失指数为大于或等于0.1且小于0.4的林分;过火林分综合损失指数小于0.1的林分不计入受害森林面积。
龄级表是什么?
龄级表,这个看似简单的词汇,实则蕴含着丰富的生态意义,它指的是各优势树种的龄级、地位级、疏密度、蓄积量表的简称,也称立木龄级表或大龄级表。
根据龄级表材料,可以得出森林经理地区及各经营类型(或优势树种)的森林资源按龄级、地位级、疏密度和出材率等级等的分布特点及各平均调查因子的数值,以此可分析、鉴定森林资源的数量、质量,评价森林经营效果,预测各经营类型的森林生产力。
通常,杉木5年为一个龄级,马尾松10年为一个龄级,杉木1-10年为幼龄林,11-20年为中龄林,21-25年为近熟林,26年以上为成熟林,表示龄级的大致,数字越大,表示龄级越高、年龄越大,龄级是按树种的生长速度和寿命确定的,我国树种繁多,有几种龄级组的树种。
龄级是森林调查统计、森林收获调整以及制定森林经营措施的依据其中一个,也是龄级法中编制龄级表的要项目其中一个,龄级法分为纯粹龄级法和林分经济法两种,它们不同之点,在于前者以求永续收获为目的,后者以追求最大的经济收益为宗旨。
纯粹龄级法预定森林收获的程序是:①根据实际调查材料,将龄级表中所列出的现实龄级分配与法正龄级分配相比较,适当确定最近一个经理期的采伐面积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