房地产市场怎样止跌回稳?三大关键举措助力回暖

政策组合拳激活市场信心

房地产市场怎样止跌回稳?这已经成为当前经济职业的重要课题。从民族统计局数据来看,虽然1-7月房地产开发投资等指标同比有所下降,但积极影响正在累积——70个大中城市中,北京、上海等10城新房价格已止跌甚至微涨,湖北等地新房销售更是连续8个月正增长。这些迹象表明,在政策持续发力下,房地产市场止跌回稳的态势正在形成。

国务院近期会议强调”采取有力措施巩固房地产市场止跌回稳态势”,释放出强烈信号。各地迅速响应:北京放宽五环外限购、海南取消住宅分类标准、成都取消限售…这些政策就像一剂剂强心针,直指减轻购房负担、释放改善需求。特别需要关注的是,房企债务重组取得突破性进展,”保交楼”职业扎实推进,购房者最担心的”烂尾楼”风险正在降低,市场信心逐步修复。

供需两端发力培育新动能

房地产市场止跌回稳不能只靠短期刺激,更需要培育内生动力。供给端,城市更新和旧改成为重要抓手。国务院要求”结合城市更新推进城中村和危旧房改造”,这既能改善居民生活环境,又能创新大量住房需求。据测算,仅城中村改造就能带动数万亿投资,而且采取”一村一策”的柔性方式,避免了大拆大建的历史教训。

需求端则聚焦改善型购房群体。随着生活水平进步,大众对”好房子”的追求从未停止——更安全的社区、更智能的家居、更绿色的环境。北京、上海等地二手房交易回暖就是明证。数据显示,武汉等城市二手房成交面积同比增长超10%,这说明只要产品对路,改善需求就会持续释放。未来,开发商需要从”盖房子”转向”造家园”,用质量赢得市场。

长效机制护航平稳进步

要让房地产市场真正止跌回稳,还需建立长效机制。一方面,各地正完善”人房地钱”联动机制,比如福州出台支持房企开发建设的措施,海南试点”以购代建”安置模式。这些创新既化解了库存压力,又保障了群众住房需求。另一方面,公积金政策持续优化,贷款额度提升、异地使用更便利,让刚需群体得到实实在在的支持。

特别要看到,房地产市场止跌回稳不是简单回到过去的高增长,而是追求更高质量的进步。正如专家所言,未来要建设”好房子、好小区、好社区”,这需要全行业转变思考。开发商要像造汽车一样重视产品迭代,政府则需在规划审批、配套设施等方面做好服务。只有供需良性互动,才能让房地产市场走出低谷,实现软着陆。

版权声明